发布日期:2018-01-11 点击次数: 次
宏观速览
01
Nature:
中国嫦娥四号上榜2018“科学大事”
1月2日,Nature杂志选出了12项可能会在2018年给科学界带来影响的事件,中国嫦娥四号任务榜上有名。
在《Nature》所提到的12项事件中,太空探索和生命科学领域共占据一半。其中,太空探索领域的科学大事包括:加拿大的氢强度测绘实验(CHIME)和欧洲空间局“盖亚”项目将获取大量的宇宙数据,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银河系的螺旋结构;美国、中国、印度以及日本等国将相继探测月球及太阳系,其中中国的嫦娥四号是第一个瞄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航天公司波音和SpaceX将在2018年11月为美国宇航局向国际空间站发射它们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大事包括:大量的古基因组研究结果将帮助解释人类是如何在美洲大陆迁徙的;科学家将对控制癌症的基因有更深入的了解;CRISPR技术和诱导多能干细胞将在疾病治疗方面取得进展。
其他的“科学大事”包括:科学计量改造、气候地标、极端成像、权力角逐、粒子冲浪、开放获取。
(来源:Nature)
02
60周年18件事:
NASA致力于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宇航局(NASA)近日发布2018年任务清单,计划在新的一年将做18件事,来“帮助美国保持在太空探索和科学发现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
这18件事中前三件分别是:2018年5月发射火星着陆探测器“洞察”号;通过美国的商业公司将宇航员从美国本土送上太空;“奥西里斯-REx”探测器飞抵并探访与太阳系一样古老的小行星贝努。今年NASA刚好成立60周年,其将进一步推进深空探索研究。
(来源:NASA)
03
49.0%:年均PMI显示
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仍需加大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6%。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3.0%,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年均值为52.8%,全年保持较快增长;中型企业PMI为50.4%,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年均值为50.5%,全年总体处于扩张状态;小型企业PMI为48.7%,比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年均值为49.0%,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仍需继续加大。
回顾2017年,制造业PMI总体走势稳中有升,年均值为51.6%,明显高于2016年总体水平1.3个百分点,制造业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更趋明显。
(来源:国家统计局)
科技政策
01
法国外交部:
新战略剑指数字领域国际影响力
近日,法国外交部发布《法国的国际数字战略:通向未来的外交路线图》(France’s International Digital Strategy: a diplomatic roadmap for the future),提出法国在互联网管理、数字经济和网络安全等领域未来实施和发展的原则及目标,以提高法国在数字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法国外交部长勒德里昂表示,目前在有关互联网核心资源、基础设施以及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国际组织内往往是美国占据主导地位,法国将致力于推动改变这种局面,实现互联网管理的多元化。一个国家在国际互联网管理方面的影响力,往往取决于该国数字经济的实力。因此,法国将大力推动法国数字企业走出法国和欧盟,开辟国际市场。
(来源:France Diplomatie)
02
英国将建全国性3D地图
英国环境署宣布将利用搭载有激光雷达的飞机,对该国13万平方公里,包括河流、田地和国家公园等在内的区域进行扫描,之后进行建模、地图绘制等工程,最终建成一个全国性的3D电子地图。这项计划预计到2020年完成。
新完成的3D地图将对英国的防洪工作起到重要作用。比如,在汛期时,通过观察3D地图和实时数据,就可以知道河流沿岸哪些区域需要加固,哪些地区可能会受到灾害影响,需要人员转移。另外,该地图还可以起到监测环境的作用。
(来源:Environment Agency)
03
外国科技人才迎利好:
我国将实施人才签证制度
近日,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外交部和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实施办法》,为外国人才提供绿色通道。
实施办法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人才签证发放范围,凡符合《外国人来华工作分类标准(试行)》中外国高端人才标准条件的,符合“高精尖缺”和市场需求导向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国际企业家、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外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都可申请人才签证,外国高端人才标准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资源供求状况实行动态调整。北京外专局已于2018年1月2日发出中国首张《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
(来源:中国政府网)
专家观点
01
丘成桐:
中国当前双创环境中创业多过创新
近日,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在接受金融时报中文网采访时表示,中国现在的双创环境中,“创业”多于“创新”。丘成桐表示,中国基础科学研究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仍然比较薄弱。所有具有深入和长远前景的科技,必须要有理论的支持。中国对于理论的投入还是不够。创业有许多方向,但如果没有基础科学和理论的支持,当前国内诸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热门的应用科学,恐怕只能跟着欧美来发展,难以理解为中国特色。
谈及中国要在中美科学竞赛中超前所需的变革,丘成桐表示要打破院士专制的传统,打破官僚做法,打破外行领导内行的作风。
(来源:FT中文网)
动态扫描
01
英国:
Ⅱ型糖尿病药物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
近日,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研究团队在《脑研究》(Brain Research)杂志发表研究成果,显示一种治疗Ⅱ型糖尿病的药物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能够显著逆转失忆。目前全球已有超过4700万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而近15年来一直没有出现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新方法。
该研究首次使用了一种三联受体药物来阻止大脑退化。对处于晚期神经退行性病变的老年转基因小鼠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小鼠经药物治疗后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改善。同时,能够保护神经细胞功能的大脑生长因子水平上升、和阿尔茨海默症相关的淀粉样蛋白数量减少、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减少、神经细胞凋亡速度减慢。研究团队负责人Christian Hölscher表示,未来将在剂量反应测试、和其他药物的直接比较等方面继续展开研究,用以评估这种三联受体药物是否优于其他药物。
(来源:Futurism、Science Direct)
02
美国:“视觉远见”让机器人“三思后行”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开发出新的机器人学习技术,使得机器人可以提前思考,以便“搞清楚如何操纵他们之前从未碰到过的物体。”
研究人员将该技术称作“视觉远见(visual foresight)”。他们将这项技术应用到一台名为“Vestri”的机器人身上,令其可以预测自备摄像头几秒种以后才能看到的东西。得益于这种新技术,“Vestri”能够在不触碰周围障碍物的情况下,在桌子上移动小物体。而且该技术还能让“Vestri”在没有人类指导和监督,以及没有物理知识的情况下,完成这些小任务。虽然机器人可以“三思后行”,但并不表示机器人目前具备了预测未来的能力。
(来源:UC Berkeley)
专题报告
01
德勤&华为:
企业需要构建自身数字化人才发展体系
近日,德勤携手华为联合发布《数字化技术加速人才转型》报告。报告指出,在人才结构性短缺的大背景下,只靠从外部引进数字化人才是远远不够的,企业需要逐步着手自身数字化人才发展体系的构建。
当前,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传统人才发展的速度难以匹配企业战略迭代的速度;二是员工学习效果不佳,发展成果转化率低;三是员工对于培训的期望值攀升,如何提高员工的学习体验;四是知识的可获得性增加,筛选、配置资源时如何兼顾速度和系统化。面对这些挑战,企业应该围绕用户为中心,激活员工成长的思维模式,联接工作场景和职业生涯发展,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打造开放、共享的人才发展新环境。报告最后从数字化时代的学习模式、学习体验及学习方式三个维度出发,阐释技术的发展对人才转型的驱动作用,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上的人才发展体系构建提供了方向参考。
(来源:Deloitte)
02
美国肿瘤学会:
控烟让美国抗癌工作取得进展
1月4日,美国肿瘤学会(American Center Society)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上发布《2018癌症数据调查报告》(Cancer Statistics, 2018)。报告显示,美国人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在逐步下滑,美国人中的癌症患者从上世纪90年代每10万人中215.1人,下降到了现今每10万人中158.6人。美国肿瘤学会首席医学官Otis Brawley表示,“烟草消费的下降是肿瘤发生比例下降最大的推动因素。”
《2015中国癌症调查报告》(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显示,每年我国新增约430万的癌症患者,约有281万人因癌症死亡。无论是癌症的发生率还是死亡率,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吸烟是中国癌症患者人数居高不下的关键。对比美国,中国抗癌工作任重而道远。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